憋尿久了人会傻?在厕所玩手机会便秘?上厕所居然有这么多学问

来源:IT之家   阅读量:4368   

Skin

Ziv

你上厕所的姿势真的对吗?

你可能想:上厕所还能有啥不对的,不就是坐下 or 蹲下。事实上,上厕所的学问可多了!为了让你能更顺畅地上厕所,贴心的把科为你准备了一份如厕读物 —— 科学上厕所指南。

上厕所也需要正确的“姿势”。|Giphy
想尿尿?最好立刻就去尿!

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:正在如火如荼地上班 / 写作业,但是有点想上厕所,但想了想还是憋一会儿再去吧。

科学研究告诉你,能不憋最好不要憋,及时行“尿”才是最好的,因为,憋尿真的会变“傻”,会影响你工作和学习的状态。

谁在憋!快去尿!|Giphy

当我们膀胱里的水达到一定容量后,就会触发排尿的冲动,憋尿的感觉不仅是一种想要排空的冲动感,还有一种令人不适的疼痛,这些身体发出的信号,其实都在催促着你快点去上厕所。

憋尿其实就是主动抑制这种冲动和疼痛,这时,大脑的皮质区域中控制疼痛和认知方面的功能开始起作用,因此研究人员推测,憋尿的同时,你的注意力和认知能力都会受到影响。

憋尿情况下有些工作反而做不好了。|Pixabay

研究者找到了 8 名参与实验的成年人,让他们排空膀胱后每 15 分钟喝掉 250ml 水,同时他们还要在不同的憋尿状态下完成一系列认知测试。

结果发现,大家的平均憋尿时间在 140 分钟以内,而认知测试的结果表明,在越来越憋的情况下,注意力和工作记忆相关的能力都会受到明显干扰。

因此,尽量不要在憋到不行的时候再去排尿,毕竟憋尿也很难受。而研究人员也提醒,对于司机和特殊职业的人来说,极度的排尿冲动将会意味着发生事故的风险大幅增加。为了安全,还是得保证排尿自由。

所以工作、写作业和开车的时候都最好不要憋尿。|Pixabay
一天到底要尿多少次?

尿多少次这个问题似乎因人而异,毕竟它取决于你的喝水量和膀胱大小。但是,在美国的数据显示,有 30% 的男性和 40% 的女性都患有膀胱过度活动症。它的症状是:总是觉得自己“必须”要排尿了,而这种症状有可能会影响你的睡眠和日常生活,甚至有可能会失控漏尿。

如今大多数专家认为,如果每天排尿超过 8 次,可能就有点太频繁了。又或者是你在睡眠中不得不醒来去排尿,或者在膀胱还没有满的时候就急着想排尿……

但 OAB 往往伴随着其他健康问题。|Giphy

不过,这一切并不是太确定,毕竟生活中有太多影响因素。但 OAB 的发生,往往伴随着其他问题,比如糖尿病、尿道感染、女性生殖的后遗症问题等等,如果长期被 OAB 影响了生活,不如去医院里做更全面的检查。而一些有用的措施,比如改善生活方式和锻炼,或者是其他的药物和电刺激治疗,也可以缓解 OAB 的症状。

在厕所玩手机会怎么样?

在 2022 年针对近 1 万人的调查中,65% 的成年人都表示会在厕所里玩手机。一般来说,正常上个厕所只要 5~10 分钟,不过有了手机,在厕所耗费的时间更多了,延长到了 20~30 分钟。

蹲在坑上却不“做正事”,很有可能让你的身体开始忽略上厕所的“信号”。一位肠胃病专家认为,当你坐在马桶上时,肠道会收到“信号”,自觉开始蠕动,促进排便。但如果你在马桶上坐的时间太久,身体也会开始难以识别这些信号,造成便秘的风险。

友情提醒:坐在马桶上看推文的用户可以点个赞和在看,然后起身了。|Giphy

另外,马桶独特的设计也可能让久坐的人得上痔疮。这是因为坐在马桶环形坐圈上时,肛门附近的区域受到重力影响,静脉血管会受到压力,也就会导致痔疮。

除了这些风险,在厕所玩手机还有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影响:手机会脏。

洗手的时候别忘了洗洗手机!|Giphy

所以,下次不如试着不带手机进厕所,就算用了手机,也可以冲洗手机,或者用酒精给手机消个毒。

不过,为了让你不要在马桶上待得太久,还有人故意发明了一种“不舒服的马桶”Slanty,坐在上面时,倾斜的座位将让你的腿部持续发力,大概只要 5 分钟就会觉得不舒服了。设计 Slanty 的工程师说,这样可以让上厕所的时间减少 25%。

坐在这个马桶上你需要腿部发力,也就是边扎马步边上厕所……

这的确是个方法,不过媒体网站 CNET 这样评价 Slanty:为了减少智能手机的使用,这是迄今为止最卑鄙的一种尝试。

这是一款老板可能会喜欢的马桶(?|StandardToilet

参考资料:

  • Lewis, M. S., et al. "The effect of acute increase in urge to void on cognitive function in healthy adults."Neurourology and urodynamics30.1 (2011): 183-187.
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